关于新加坡长老会恩泽堂
长老会恩泽堂前身是乌节路长老会华语聚会,在1968年4月14日复活节主日,于乌节路长老会开始崇拜会,当时只有13人,发展至今天,会友人数超过2000多人。教会在上帝的恩典中不断增长,于1995年在武吉巴督设立分会,即现在的武吉巴督聚会;在2002年,于裕廊和真恩长老会共同成立了恩园特别学校,并设立恩泽中心。2005年1月1日,乌节路长老会华语聚会自立,正式命名为长老会恩泽堂。2007年恩泽中心迁至惹兰巴哈,并易名为裕廊聚会。2010年9月11日,又在圣经大厦新会所设立福康宁聚会。
陈祥康牧师创设华语聚会
1966年9月,乌节路长老会华语聚会创办人陈祥康牧师从美国深造回来,出任星马长老大会第一任青年事工干事,由于经常经过乌节路长老会,兴起要在这里开始一个华语聚会的念头。他在1967 年9月25日的星洲区第29次常务会议提出这意见,获得接纳。
长老会恩泽堂前身是乌节路长老会华语聚会,在1968年4月14日复活节主日,于乌节路长老会开始崇拜会,当时只有13人,发展至今天,会友人数超过2000多人。教会在上帝的恩典中不断增长,于1995年在武吉巴督设立分会,即现在的武吉巴督聚会;在2002年,于裕廊和真恩长老会共同成立了恩园特别学校,并设立恩泽中心。2005年1月1日,乌节路长老会华语聚会自立,正式命名为长老会恩泽堂。2007年恩泽中心迁至惹兰巴哈,并易名为裕廊聚会。2010年9月11日,又在圣经大厦新会所设立福康宁聚会。
陈祥康牧师创设华语聚会
1966年9月,乌节路长老会华语聚会创办人陈祥康牧师从美国深造回来,出任星马长老大会第一任青年事工干事,由于经常经过乌节路长老会,兴起要在这里开始一个华语聚会的念头。他在1967 年9月25日的星洲区第29次常务会议提出这意见,获得接纳。
1968年4月14日复活节下午3时30分,华语聚会在乌节路长老会开始第一次聚会。共有六名弟兄、七名姐妹出席,由谢秉刚牧师传讲信息。
1971年4月18日,陈祥康牧师就任为乌节路长老会的助理牧师,华语聚会按立了首届六位长老和设立七位执事,聚会时间也提前至现在延用的上午11时30分。
1971年是本会初创期的重要发展年头。除了原有的青年团契外,同年也成立了圣歌团和儿童主日学。在陈祥康牧师和众长执的领导下,奠下本会事工发展的坚实基础。
1975年12月,陈祥康牧师因儿女教育与居留问题辞职,全家移民美国;另一传道人何惠莲传道也因结婚缘故,在1976年初辞职。此时,本会进入一段无牧时期,会务全由当时的长执负责,一直到1976年下旬,由陈清福牧师接下主理牧师的牧职,才结束这段无牧时期。
陈清福牧师发动“满堂运动”
陈清福牧师接棒后,在1978年发动本会第一个五年计划“满堂运动”。五年内,参加崇拜会的人数从150多人增加至450余人,达到预定目标。
1980年是本会发展的另一关键性年头。陈牧师带头设立区会,一年内先后成立了市区、加东区、荷兰区和武吉知马区四个区会。隔年更成立了教区委员会负责推动和策划区会的活动,区会的发展于是逐年稳健增长至今日的规模。
1980年,本会首位奉献者黄朱伦牧师加入全职事奉的教牧行列,他积极投入青年团契事工的发展,使青年团员倍增,成立了仁爱和喜乐团契,以及一个少年团契,由1980年成立的青年事工委员会负责领导。于是,这一年本会人数有了显著的增长。
1981年,陈牧师提议把原有的查经祷告会改为单是祷告的祷告团契,参与人数从20余人增加到80余人。随后,第二个五年计划“参加崇拜会的人有多少,参加祷告会的人也有多少;敬拜主的人有多少,事奉主的人也有多少”展开。每个礼拜五晚上在正堂举行的祷告会,出席人数至今维持在200人左右。自1986年,祷告会被定为本会主日崇拜会以外的第二堂全教会性的聚会。
设立武吉巴督聚会
1985年5月,刘凤明牧师受聘为本会传道,协助陈牧师牧会,负责全教会的栽培和青年事工。1990年,刘牧师接受按立,成为本会首位同理牧师。
1989年8月,张友忠牧师加入本会全职事奉行列,发展家庭小组的工作。他在1997年4月受按立为牧师,成为本会第二位同理牧师。
1989年,本会开展第三个五年计划,即“人人作主的门徒,同心建立宣教的教会”。由1987年成立的宣教委员会负责推动工作。在此计划下,本会差派福音队到泰国北部,设立国内宣教士和短期宣教士基金,以及开始积极带动全教会参与兴建和发展武吉巴督支会等事工。
1994年至1998年,是本会的第四个五年计划推展期。以“人人宣教”为主题的第四个五年计划,清楚列明五年内的每一年的主题,即“宣教祷告年”、“宣教献金年”、“宣教体验年”、“宣教奉献年”和“宣教差传年”。个别主题年都鼓励会友为宣教士祷告、提醒会友以金钱参与宣教、激励更多弟兄姐妹接受宣教训练,热心传扬福音,随时做好准备,等候差传,把福音广传。
1994年7月,黄志伦牧师与陈恩慧牧师(陈清福牧师的女婿和女儿)加入本会教牧行列,黄牧师受委负责武吉巴督长老会华语聚会的事工,并在2000年与陈恩慧牧师受按立为牧师;陈恩慧牧师原本负责乌节路的事工,直到1997年才被委派到武吉巴督与黄牧师同工。
1995年7月30日,经过5年的祷告、筹备、筹款与兴建,本会设立的首个国内宣教据点——武吉巴督长老会华语聚会,开始了第一堂崇拜会。在上帝的恩手带领下,武吉巴督长老会华语聚会从第一堂崇拜的110人,与日俱增,至今已有超过800人参与每个主日的崇拜,会友人数也达550人。2003年1月起,因聚会人数增加而分两堂崇拜,使更多人得享福音的好处。
2000年开办成人主日学
1996年7月,本会聘请了首位全职圣乐传道赖丽慧传道,由她负责指导圣歌团、青少年诗班和儿童诗班,同时担任圣歌团指挥。2000年至2001年间,她申请无薪假期随夫婿到澳洲深造,2002年1月1日起复职,然而同年5月因怀孕,在医生的指示下须充分休养而辞职。2003年,张以心传道受聘接任全职圣乐传道一职。
1997年4月,宣教委员会正式成立旅新中国人团契(已易名为“平安团契”,前称“旅新中国基督徒福音团契”),积极向在本地工作的中国人传福音。
1998年4月12日,本会设教30周年纪念,邀请创办人陈祥康牧师担任主题讲师。当天陈清福牧师与11位长老同获颁长期服务奖。当晚,本会也在喜来登酒店举行感恩晚宴,席开40桌。
1999年的第五个五年计划:“人人宣教的教会,做世界的光”,教会把宣教的重点继续放在宣教事工上,加强国内外的宣教事工,目标是一人领一人,国内信徒倍增,据点加据点,国外工场倍增。
1999年2月,黄勇勋牧师加入本会的教牧行列,并在2002年4月受按立,成为本会的第三位同理牧师。
2009年7月,黄牧师受调派到武吉巴督聚会接下黄志伦牧师的棒子,在2010年1月出任武吉巴督聚会的长执会主席。黄志伦牧师与陈恩慧牧师在2009年底辞去牧职,到新加坡神学院执教。
2000年,青年事工委员会决定全面重组所有青年团契,以小组团契的方式牧养青年人,并配合青年人的敬拜方式而在2001年设立青年崇拜会。
2000年1月,本会正式开办成人主日学,完成多年来成人会友期盼能在圣经教导上获得造就的心愿。
2002年恩园学校正式开课
2000年6月,刚在1个月前毕业自新加坡神学院的曹树强牧师,受聘为乌节路长老会华语聚会传道,并在2004年8月受按立为牧师。曹牧师在2002年受长执会委派负责裕廊恩园长老会中心的事工。
1999年,乌节路长老会华语聚会和真恩长老会共同应教育部之邀在裕廊区承办一所特别学校,后起名为“恩园特别学校”。学校在2002年1月4日正式开课,2002年8月11日,在该校园内设立的恩园长老会中心(也就是后来的裕廊聚会)也开始了第一堂的主日崇拜。
2003年2月,本会差派了第一位全职国外宣教士李宾来弟兄,到泰国清迈协助发展清迈的福音戒毒事工,并向那些从泰北山上到清迈读书或工作的青年人传福音,组织查经班。 同年5月,考获三一神学院道学硕士学位的梁丽娟姐妹受聘为本会传道。
2004年陈惠香传道受聘为武吉巴督聚会的传道。
2004年12月,在本会事奉了28年的陈清福牧师退休,为感激陈牧师多年来的服事,教会特在隔年1月3日于文华大酒店为他设荣休晚宴,向这位上帝忠心的仆人致上满满的祝福 。
2005年自立 命名恩泽堂
2005年1月1日,乌节路长老会华语聚会自立,正式命名为长老会恩泽堂,而刘凤明牧师也在同一天接下陈牧师的棒子,正式出任恩泽堂的首任主理牧师。
2005年5月15日,乌节路聚会正式成立第二堂崇拜会。
2006年7月,从新加坡神学院毕业的黄文慧姐妹、黄永财弟兄和陈瑞福弟兄同时受聘为恩泽堂传道。三人分别在恩泽长老会中心(后易名为裕廊聚会)、乌节路聚会和武吉巴督聚会事奉。
2007年,在圣经大厦董事会的邀请下,恩泽堂展开了第四个聚会的计划。经过多年的筹划,在上帝恩典的带领和保守下,终于在2010年7月18日开始了第一堂崇拜会,并命名为福康宁聚会。
2009年,张友忠牧师接替任满的刘凤明牧师,出任恩泽堂的主理牧师一职,并兼任乌节路长执会主席。
2013年3月24日,裕廊聚会由于裕廊西5道的租约期满后,不能续约继续崇拜用途,因此移至武吉巴督聚会小教堂举行主日崇拜。
2014年1月,裕廊聚会与武吉巴督聚会整合,两个聚会的长执会也联合,负责三堂崇拜会和联合后的各项事工,大部分原裕廊聚会的弟兄姐妹参加武吉巴督聚会第三堂崇拜会。
2019年3月底,张友忠牧师从教会提早退休(参阅焚棘报道),长老议会委任时任书记的王加现长老出任代主席一职直至另行通知为止(参阅焚棘报道)。
之后本堂聘牧小组成员积极寻找接任主理牧师人选,经过慎重的讨论和多方的观察之后,一致决定邀请黄志伦牧师成为带领恩泽堂的下一任主理牧师(参阅焚棘报道)。黄牧师也是在乌节路华语聚会(恩泽堂前身)信主受洗,然后决志奉献的会友。他在接任本堂主理牧师一职前是新加坡神学院教务主任。
2020年1月1日,黄志伦牧师正式出任本堂主理牧师。
1971年4月18日,陈祥康牧师就任为乌节路长老会的助理牧师,华语聚会按立了首届六位长老和设立七位执事,聚会时间也提前至现在延用的上午11时30分。
1971年是本会初创期的重要发展年头。除了原有的青年团契外,同年也成立了圣歌团和儿童主日学。在陈祥康牧师和众长执的领导下,奠下本会事工发展的坚实基础。
1975年12月,陈祥康牧师因儿女教育与居留问题辞职,全家移民美国;另一传道人何惠莲传道也因结婚缘故,在1976年初辞职。此时,本会进入一段无牧时期,会务全由当时的长执负责,一直到1976年下旬,由陈清福牧师接下主理牧师的牧职,才结束这段无牧时期。
陈清福牧师发动“满堂运动”
陈清福牧师接棒后,在1978年发动本会第一个五年计划“满堂运动”。五年内,参加崇拜会的人数从150多人增加至450余人,达到预定目标。
1980年是本会发展的另一关键性年头。陈牧师带头设立区会,一年内先后成立了市区、加东区、荷兰区和武吉知马区四个区会。隔年更成立了教区委员会负责推动和策划区会的活动,区会的发展于是逐年稳健增长至今日的规模。
1980年,本会首位奉献者黄朱伦牧师加入全职事奉的教牧行列,他积极投入青年团契事工的发展,使青年团员倍增,成立了仁爱和喜乐团契,以及一个少年团契,由1980年成立的青年事工委员会负责领导。于是,这一年本会人数有了显著的增长。
1981年,陈牧师提议把原有的查经祷告会改为单是祷告的祷告团契,参与人数从20余人增加到80余人。随后,第二个五年计划“参加崇拜会的人有多少,参加祷告会的人也有多少;敬拜主的人有多少,事奉主的人也有多少”展开。每个礼拜五晚上在正堂举行的祷告会,出席人数至今维持在200人左右。自1986年,祷告会被定为本会主日崇拜会以外的第二堂全教会性的聚会。
设立武吉巴督聚会
1985年5月,刘凤明牧师受聘为本会传道,协助陈牧师牧会,负责全教会的栽培和青年事工。1990年,刘牧师接受按立,成为本会首位同理牧师。
1989年8月,张友忠牧师加入本会全职事奉行列,发展家庭小组的工作。他在1997年4月受按立为牧师,成为本会第二位同理牧师。
1989年,本会开展第三个五年计划,即“人人作主的门徒,同心建立宣教的教会”。由1987年成立的宣教委员会负责推动工作。在此计划下,本会差派福音队到泰国北部,设立国内宣教士和短期宣教士基金,以及开始积极带动全教会参与兴建和发展武吉巴督支会等事工。
1994年至1998年,是本会的第四个五年计划推展期。以“人人宣教”为主题的第四个五年计划,清楚列明五年内的每一年的主题,即“宣教祷告年”、“宣教献金年”、“宣教体验年”、“宣教奉献年”和“宣教差传年”。个别主题年都鼓励会友为宣教士祷告、提醒会友以金钱参与宣教、激励更多弟兄姐妹接受宣教训练,热心传扬福音,随时做好准备,等候差传,把福音广传。
1994年7月,黄志伦牧师与陈恩慧牧师(陈清福牧师的女婿和女儿)加入本会教牧行列,黄牧师受委负责武吉巴督长老会华语聚会的事工,并在2000年与陈恩慧牧师受按立为牧师;陈恩慧牧师原本负责乌节路的事工,直到1997年才被委派到武吉巴督与黄牧师同工。
1995年7月30日,经过5年的祷告、筹备、筹款与兴建,本会设立的首个国内宣教据点——武吉巴督长老会华语聚会,开始了第一堂崇拜会。在上帝的恩手带领下,武吉巴督长老会华语聚会从第一堂崇拜的110人,与日俱增,至今已有超过800人参与每个主日的崇拜,会友人数也达550人。2003年1月起,因聚会人数增加而分两堂崇拜,使更多人得享福音的好处。
2000年开办成人主日学
1996年7月,本会聘请了首位全职圣乐传道赖丽慧传道,由她负责指导圣歌团、青少年诗班和儿童诗班,同时担任圣歌团指挥。2000年至2001年间,她申请无薪假期随夫婿到澳洲深造,2002年1月1日起复职,然而同年5月因怀孕,在医生的指示下须充分休养而辞职。2003年,张以心传道受聘接任全职圣乐传道一职。
1997年4月,宣教委员会正式成立旅新中国人团契(已易名为“平安团契”,前称“旅新中国基督徒福音团契”),积极向在本地工作的中国人传福音。
1998年4月12日,本会设教30周年纪念,邀请创办人陈祥康牧师担任主题讲师。当天陈清福牧师与11位长老同获颁长期服务奖。当晚,本会也在喜来登酒店举行感恩晚宴,席开40桌。
1999年的第五个五年计划:“人人宣教的教会,做世界的光”,教会把宣教的重点继续放在宣教事工上,加强国内外的宣教事工,目标是一人领一人,国内信徒倍增,据点加据点,国外工场倍增。
1999年2月,黄勇勋牧师加入本会的教牧行列,并在2002年4月受按立,成为本会的第三位同理牧师。
2009年7月,黄牧师受调派到武吉巴督聚会接下黄志伦牧师的棒子,在2010年1月出任武吉巴督聚会的长执会主席。黄志伦牧师与陈恩慧牧师在2009年底辞去牧职,到新加坡神学院执教。
2000年,青年事工委员会决定全面重组所有青年团契,以小组团契的方式牧养青年人,并配合青年人的敬拜方式而在2001年设立青年崇拜会。
2000年1月,本会正式开办成人主日学,完成多年来成人会友期盼能在圣经教导上获得造就的心愿。
2002年恩园学校正式开课
2000年6月,刚在1个月前毕业自新加坡神学院的曹树强牧师,受聘为乌节路长老会华语聚会传道,并在2004年8月受按立为牧师。曹牧师在2002年受长执会委派负责裕廊恩园长老会中心的事工。
1999年,乌节路长老会华语聚会和真恩长老会共同应教育部之邀在裕廊区承办一所特别学校,后起名为“恩园特别学校”。学校在2002年1月4日正式开课,2002年8月11日,在该校园内设立的恩园长老会中心(也就是后来的裕廊聚会)也开始了第一堂的主日崇拜。
2003年2月,本会差派了第一位全职国外宣教士李宾来弟兄,到泰国清迈协助发展清迈的福音戒毒事工,并向那些从泰北山上到清迈读书或工作的青年人传福音,组织查经班。 同年5月,考获三一神学院道学硕士学位的梁丽娟姐妹受聘为本会传道。
2004年陈惠香传道受聘为武吉巴督聚会的传道。
2004年12月,在本会事奉了28年的陈清福牧师退休,为感激陈牧师多年来的服事,教会特在隔年1月3日于文华大酒店为他设荣休晚宴,向这位上帝忠心的仆人致上满满的祝福 。
2005年自立 命名恩泽堂
2005年1月1日,乌节路长老会华语聚会自立,正式命名为长老会恩泽堂,而刘凤明牧师也在同一天接下陈牧师的棒子,正式出任恩泽堂的首任主理牧师。
2005年5月15日,乌节路聚会正式成立第二堂崇拜会。
2006年7月,从新加坡神学院毕业的黄文慧姐妹、黄永财弟兄和陈瑞福弟兄同时受聘为恩泽堂传道。三人分别在恩泽长老会中心(后易名为裕廊聚会)、乌节路聚会和武吉巴督聚会事奉。
2007年,在圣经大厦董事会的邀请下,恩泽堂展开了第四个聚会的计划。经过多年的筹划,在上帝恩典的带领和保守下,终于在2010年7月18日开始了第一堂崇拜会,并命名为福康宁聚会。
2009年,张友忠牧师接替任满的刘凤明牧师,出任恩泽堂的主理牧师一职,并兼任乌节路长执会主席。
2013年3月24日,裕廊聚会由于裕廊西5道的租约期满后,不能续约继续崇拜用途,因此移至武吉巴督聚会小教堂举行主日崇拜。
2014年1月,裕廊聚会与武吉巴督聚会整合,两个聚会的长执会也联合,负责三堂崇拜会和联合后的各项事工,大部分原裕廊聚会的弟兄姐妹参加武吉巴督聚会第三堂崇拜会。
2019年3月底,张友忠牧师从教会提早退休(参阅焚棘报道),长老议会委任时任书记的王加现长老出任代主席一职直至另行通知为止(参阅焚棘报道)。
之后本堂聘牧小组成员积极寻找接任主理牧师人选,经过慎重的讨论和多方的观察之后,一致决定邀请黄志伦牧师成为带领恩泽堂的下一任主理牧师(参阅焚棘报道)。黄牧师也是在乌节路华语聚会(恩泽堂前身)信主受洗,然后决志奉献的会友。他在接任本堂主理牧师一职前是新加坡神学院教务主任。
2020年1月1日,黄志伦牧师正式出任本堂主理牧师。